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
近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6月11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司局主要负责同志出席。
《规划》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为主线,是重要改革举措
《规划》是党的十九大后全国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的第一个综合性规划,针对记者问到《规划》的主要定位和作用是什么,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司长吴晓介绍,《规划》着眼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美丽中国的要求,从国家层面对今后一段时期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提出了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总体布局、重大工程、重点任务和支持政策,是推进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的总体设计,是编制和实施有关重大工程专项建设规划的重要依据,对推动全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具有战略性、指导性的作用。具体来说,《规划》是新时代国家层面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基本纲领,《规划》实施是促进自然生态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为各地进一步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关于《规划》有什么特点和创新点,吴晓表示,从多年来各项生态规划和重点工程实施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生态工程的规划思路、组织方式和具体实践,还是以单类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为主,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机制并没有完全构建起来;同时在工程的组织实施和投入机制上也比较单一,引入社会资本投入的政策措施相对比较薄弱。该《规划》首先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要改革举措,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规划。《规划》始终将改革和创新的思路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全文。归纳起来看主要有4个方面的特点: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基本理念,坚持量质并重、以质为先的基本导向,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出的基本原则,坚持创新引领、制度先行的基本动力。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有记者问到《规划》如何体现对长江、黄河、海岸带的生态保护和修复?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司长周远波表示,长江、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规划》在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海岸带共布局了19个重点工程。目前,按照工作分工,自然资源部牵头,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编制长江、黄河和海岸带三个重大工程的专项建设规划,推动陆海统筹、河湖联动治理。
《规划》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突出严格保护、科学修复
生态保护和修复是一项专业性、科学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过去有媒体曾报道过,干旱半干旱区曾经挖田引水造湖,人工过度修复,出现了违背自然规律的问题。《规划》如何把握和体现生态修复的科学性?周远波表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力争把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科学性贯彻始终。在具体编制过程中,在分析我国不同生态系统的时空布局、现状问题、本底特征的基础上,在《规划》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规划目标、总体布局、重点工程,以及任务举措、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了严格保护、科学修复的要求。下一步工作中,将重点把握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加强生态重大问题研究,分析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一些重大的生态风险和应对策略。二是坚持保护优先,完善国土空间规划、自然保护地等法律制度,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用途管制,促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开发利用。三是坚持自然恢复为主,围绕生态服务功能提升,针对生态问题,分别采取保育保护、自然恢复、辅助修复、生态重塑等保护和修复模式,避免过度人工干预。四是突出系统性、整体性,统筹各种自然生态系统,统筹陆地海洋、山上山下、地上地下、上游下游等关系,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五是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尊重客观规律,提升生态功能。
会上,有记者提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规划财务司司长闫振,国家林草局作为国家公园的主管部门,在国家公园试点的基础上,下一步在实施《规划》中如何建设高质量的国家公园?“《规划》中专门设立了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其中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和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内容。”闫振表示,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以国家公园为重点,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测、科研、宣教等一系列工作,推动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推动建立统一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将一些有益做法逐步推广,为国家公园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规划》统筹布局九大工程,明确2035年目标
《规划》提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9大工程。有记者问到,这9大工程与当前正在实施的各项重点生态工程是什么关系?吴晓表示,在《规划》编制中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按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理念,在统筹考虑生态系统完整性、地理单元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的基础上,对生态保护和修复作出系统规划。《规划》的总体布局是“三区四带”,在总体布局的基础上,从各重点区域的生态本底和主要问题出发,通过“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式设置了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点工程,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等9大工程,这和以往实施的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这些重要工程相比,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变,就是转变了以生态要素为主设置重点工程、以条线为主推进工程的治理模式,这是《规划》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就是注重整体性、系统性。这9大工程是原有工程的接续、拓展,是原有工程基础上的统筹。
《规划》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大局出发,布局了9个重大工程47项重点任务,这些工程实施单靠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规划》在市场化机制方面有哪些创新?周远波表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按照生态环境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的要求,在政府投入的同时,通过释放政策红利,为社会资本、社会力量投入生态保护增加动力、激发活力、挖掘潜力,逐步打通绿水青山转为金山银山的通道。《规划》主要提出了5个方面措施:按照谁修复谁受益的原则,通过赋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这种产权安排,制定激励政策,鼓励社会投资主体从事生态保护修复;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盘活各类自然生态资源;争取将生态保护和修复纳入金融系统重点支持的领域;结合有关重大工程的实施,积极推动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生态养老、生物能源等各种特色产业的发展;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湖等休养生息的制度,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林草部门在实施《规划》中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闫振表示,下一步,林草部门将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要求,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力争到2035年实现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6%,森林蓄积量达到210亿立方米,草原植被综合盖度达到60%,湿地保护率达到60%,75%的可治理沙地得到治理。围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将过去分散在各个工程的项目资金,按照系统治理的方式进行配置,特别是在长江、黄河以及其他重点区域集中投入,和其他行业部门的生态保护修复举措配合起来,达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修复的目的。全面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全面保护天然林和天然草场,让29.66亿亩的天然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大力发展国家储备林,用人工林代替天然林,满足老百姓对木材和优质林产品的需要。
原文链接:http://www.mnr.gov.cn/dt/ywbb/202006/t20200612_2525864.html
最新加入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
25-01-07中国渔业协会第五届第一...
25-01-07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20...
25-01-06“田间课堂”接地气 为...
25-01-03中哈联合实验室实现“中...
25-01-03邓立军到四川建筑职业技...
25-01-02韩俊在辽宁调研时强调 ...
25-01-02铁基纳米铜材料降解抗生...
24-12-31
热门资讯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
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的...
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圣...
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监...
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的...
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清...
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中...
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土...
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农...
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