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风电降温是着眼长远的理性回归
近期,风电行业迎来多事之秋。
据澎湃新闻报道,2020年12月25日,内蒙古辉腾锡勒草原保护区内88.24万千瓦风电项目拆除工作全面启动。两天后,内蒙古宣布将全区50.46%的国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草原森林重要生态功能区禁止新上风电、光伏项目。两则消息叠加,在风电领域激荡出持续不减的热度。有声音认为,内蒙古所在的“三北”地区拥有我国80%的风电资源,上述行为无疑给风电开发又泼了一盆冷水。
之所以说是“又”,是基于近半年来多个风电资源大省频繁超常规动作:2020年7月底,云南发文强调,审慎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8月,陕西发文明确,废止不能按时间节点开工建设的风电项目……梳理这些文件,“禁止”“废止”“审慎”成为关键词。一些媒体将其解读为:随着地方生态保护政策的再次收紧,风电行业发展堪忧。
然而,国家能源局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全国新增风电并网装机2462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816万千瓦。近日,各地陆续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风电”“清洁能源”等均是高频词汇,以技术和机制创新推动新能源发展成为重点。在能源日趋紧张和绿色发展成为主流的形势下,风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拥有广阔前景。
2021年伊始,“碳中和”成为热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在这种大背景下,未来整个能源行业发展必将“去碳、去油、去气”,风电等新能源产业愈发大有可为。
乍一看,不论是客观现实还是未来趋势,风电行业好像都不至于“堪忧”。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多地风电行业政策的频频收紧?
不妨回顾下风电行业的发展。2000年以来,在国家补贴政策的支持下,风电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装机容量短短几年即成为世界第一。但尴尬的是,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带来发电量的有效提高。产能过剩、大量“弃风”、低水平建设等现实,让风力发电饱受诟病。
与此同时,生态质疑也一直如影随形。在广阔的“三北”地区,人们所诟病的问题主要是某些项目选址不当给居民带来的噪声污染和对鸟儿迁徙路线的影响。而在中东南部地区,情况可能更加繁复:这些地方森林覆盖率高,在山区开展风电项目还可能会带来水土流失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为避免这些,人们逐渐意识到要将风电从山上转到平原。但风电下山,又进一步带来了与平原地区耕地红线的冲突等问题。
问题点多面广,也难怪屡遭诟病。究其根源,还是重规模、轻效益,重速度、轻质量的思路使然。风口之下,个别地方政府眼馋心急,导致生态考量不足,忽视了很多客观因素,跳过了一些该有的规定动作,导致揠苗助长;有些开发企业过度预测了市场的发展速度,心急之下一哄而上“跑马圈地”。尤其是“三北”地区,在电力消纳和送出还是一张纸的时候,不少项目就已经开始建设了。比如,内蒙古目前虽然拥有全国第一的装机容量,但后续约三分之一的项目处于闲置状态,造成大量土地和资源的浪费。
约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可以说,此次内蒙古“壮士断腕”的初衷,就是要剔除掉超发展规划的项目,轻装简行前进。而其他多个风电大省政策收紧,也不是“行业发展堪忧”的风向标,而是在给过热的风电“降降温”,属于宏观政策上的理性回归。未来,势必要进一步提高门槛、完善规则,以严进严出引导风电产业发展走上高质量发展大道。
爱因斯坦说,不能用产生问题的思路去解决问题。笔者以为,对于风电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更是如此,我们不能用以往化石能源的发展理念去发展新能源,这样无疑是穿新鞋走老路。“碳约束”时代,倒逼我们必须站在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角度促进能源更迭,而这也成为下一步考验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的新课题。乘风好去,让我们拭目以待。
原文链接:http://www.mnr.gov.cn//dt/pl/202101/t20210114_2598252.html
最新加入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
25-01-07中国渔业协会第五届第一...
25-01-07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20...
25-01-06“田间课堂”接地气 为...
25-01-03中哈联合实验室实现“中...
25-01-03邓立军到四川建筑职业技...
25-01-02韩俊在辽宁调研时强调 ...
25-01-02铁基纳米铜材料降解抗生...
24-12-31
热门资讯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
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的...
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圣...
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监...
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的...
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清...
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中...
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土...
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农...
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