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入海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千百年来留下无数荡气回肠诗篇。今天,人民治黄事业进入历史新境界,黄河正在谱写演绎新时代新乐章。
这是在河南济源拍摄的“黄河三峡”景色(2020年9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欲穷千里目:顶层设计起高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满怀对母亲河的赤子之情,多次深入黄河沿线考察调研,每到一个地方,都对各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提出明确要求,为各地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东营市垦利区胜利黄河大桥(2018年6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作为黄河入海的地方,东营市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着力打造“湿地之城”。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作出部署,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提出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要求。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进一步强调“立足于全流域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4月1日,渔政执法船在黄河陕西洽川段巡航。这一日,中国渔政亮剑2021黄河流域禁渔专项执法行动启动,2021年度黄河流域禁渔期正式开始。新华社记者 都红刚 摄
黄河小浪底洪水调度运用、水库泄洪的壮观场景(2020年7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2020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指出,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21年4月,黄河保护立法座谈会,强调把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体现到法律条文中,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黄河保护治理的政策、机制、制度予以立法确认。
位于黄河中游下段的三门峡水利枢纽(2020年9月1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为黄河保护立法,是几代人的梦想。黄河保护立法将为自然生态永久平衡、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人民群众永世安宁提供强大法律支持。
保卫黄河:重拳护卫“母亲河”
“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定下的重大原则。
黄河兰州段河道(2020年5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黄河水资源管理与生态调度迈出新步伐,实现连续21年不断流。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今年4月,针对河南郑州、开封等市借引黄灌溉之机、行“人工造湖”之实等问题,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第一批8个典型案例集中公开通报。
与此同时,为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自然资源部4月14日公开通报一批重大典型违法采矿案件。
这是乌梁素海湿地(2019年9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黄河已向乌梁素海生态补水18亿立方米。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日出时分的居延海风光(2019年10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黄河水资源管理与生态调度使东居延海连续16年不干涸。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黄河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正在“长出牙齿”。
4月1日,“中国渔政亮剑2021”黄河流域禁渔专项执法行动启动,2021年度黄河流域禁渔期正式开始。沿黄9省区共同签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渔业高质量发展宣言》,倡议依法治渔、依法兴渔,以最严格执法守牢渔业治理和安全生产底线。
在居延海湿地拍摄的候鸟(4月13日摄)。黄河水资源管理与生态调度使东居延海连续16年不干涸。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扎陵湖乡生态保护站勒那村生态管护队第七组的队员在鄂陵湖畔捡拾垃圾(2018年12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黄河自2018年禁渔期制度实施以来,持续开展“渔政亮剑”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电鱼等非法捕捞违法行为,有效保护了黄河流域水域生态和渔业资源。
“保护母亲河,人民法院在行动”,2020年世界环境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服务与保障的意见》,第一次在规范性文件层面,提出构建流域司法机制;自2019年以来,沿黄9省区法院一审污染环境刑事案件908件。
天鹅在三门峡百里黄河生态廊道的一处湿地上空飞翔(2020年12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雅楠 摄
游客在玻璃栈道上欣赏黄河内蒙古托克托县段的黄河生态走廊建设工程美景(2020年7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司法需求,推进黄河流域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注入司法保护最强音。
既要厉行禁渔,又要放水养鱼。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累计完成治黄工程建设投资107亿元;“上拦下排、两岸分滞”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黑河将结束无骨干工程调度的历史;“智慧黄河”建设初见成效;黄河水沙调控模式更加成熟。
河南省三门峡市百里黄河生态廊道一景(2020年9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水资源管理与生态调度迈出新步伐——
全河累计供水1700亿立方米,实现黄河连续21年不断流;5条支流纳入调度管理;累计向河口三角洲补水9.49亿立方米,向乌梁素海补水18亿立方米,引黄入冀供水43亿立方米;东居延海连续16年不干涸。
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初显——
批复水权转让项目64个;流域内35%以上的县域建成节水型社会;流域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15%以上。
更上一层楼:幸福黄河谋新局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保护,源头是重中之重。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启动,黄河源头废弃矿山经过恢复治理,草原重新恢复生机,水源涵养功能得到修复,水源涵养量持续增长,花草茂盛,水源充足干净,溪流汇聚东流去。
位于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境内的黄河及沿岸景观(2020年7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黄河保护,东流看大海。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生物多样性。如今的黄河三角洲地辽天阔,飞鸟停驻,苇荡曳曳,水波粼粼。
人民治黄70多年,解决了流域水利保障“有没有”问题,实现由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的转变;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对水利的需求更加多样,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解决流域水利保障“好不好”问题,成为新的时代命题。
这是一场新长征——水资源短缺依旧是流域最大矛盾,生态脆弱依旧是流域最突出问题,洪水依旧是流域最大威胁,黄河依旧是世界上最为复杂难治的河流,幸福河建设仍需跋山涉水。
这是一次新开局——在新发展阶段,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方向,深入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为幸福河建设夯实基础、保驾护航,打造大江大河治理的标杆。
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拍摄的二广高速吉利黄河大桥(2020年8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这是一场总动员——重大国家战略蓝图已经展开,治黄新考卷摆在面前。黄河治理,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二者应当一体同步推进。
识“破局”之难,抓“破局”之机。
着眼于2035年基本建成幸福河,“十四五”时期,黄河保护治理工作将坚持“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思路处理洪水,坚持“拦、调、排、放、挖”方针综合处理泥沙,实现防洪减灾能力持续提升;强化全面节水,科学谋划调水,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加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持续实施全河生态调度,初步实现健康水生态和宜居水环境目标。
原文链接:http://www.mnr.gov.cn//dt/mtsy/202104/t20210422_2623222.html
最新加入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
25-01-07中国渔业协会第五届第一...
25-01-07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20...
25-01-06“田间课堂”接地气 为...
25-01-03中哈联合实验室实现“中...
25-01-03邓立军到四川建筑职业技...
25-01-02韩俊在辽宁调研时强调 ...
25-01-02铁基纳米铜材料降解抗生...
24-12-31
热门资讯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
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的...
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圣...
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监...
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的...
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清...
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中...
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土...
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农...
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