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关注土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法制观察 > 正文

北京通州:科技小院里的“七大菇”

发布时间:2023-05-07 来源: 北京市农村农业局 作者:佚名

  

  漷县镇军屯村村头树林里,十几个披着黑色遮阴网的大棚显得异常“神秘”。大棚里,地面略带潮湿,地面上堆放着厚厚的落叶,一簇簇顶着酒红色伞帽的蘑菇从落叶中钻出,白胖的腰杆显得野性十足,它们是今年军屯村“七大菇”的“新选手”——大球盖菇。

  “七大菇”带来“三丰收”

  “这种大球盖菇,外观与云南野生松茸相似,因此也叫赤松茸,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特色品种之一,也是国际食用菌市场上交易的主要食用菌之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刘宇介绍,今年,将大球盖菇引进军屯村科技小院,并开展林下种植试验。相比其它蘑菇,大球盖菇种植更简单、易上手。“平菇、香菇等都需要无菌操作,对于农民来说需要注意的环节较多,比较繁琐,大球盖菇则不需要,更容易被农户接受。”

  军屯村是北京市21个林下经济试点村之一。在全村1000多亩的平原造林当中,有将近500亩适合发展林下经济。军屯村科技小院在市农林科学院的帮助下,近两年先后引进了“颜如玉”玉木耳、“菌中新贵”榆黄菇、“素中之荤”大球盖菇、“珍稀食用菌”黄伞、“传统吉祥物”灵芝、“清香鲜美”小白平菇、“口感柔韧”灰平菇等食用菌品种,形成了军屯村“七大菇”特色品牌。

  今年,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帮助下,依托科技小院平台,越来越多的学科专家走进军屯村,将农业新品种、新型实用专利在这里试验转化。村里扩充了优质农产品种类,带动解决集体增收、村民就业,探索全过程高效循环蘑菇种植方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丰收”。

  市级专家提供保姆式服务

  “玉木耳名如其菇,出耳时全身晶莹剔透,洁白无瑕。”每次到村里走访,刘宇都对蘑菇的长势格外关注。盘算着玉木耳快到了出耳期,他提醒村民,玉木耳出耳光线越暗越好。专家出了招儿,村民马上办。没有几天,村里就购买了高密度遮阴网,为出耳提前准备。

  今年,军屯村玉木耳种植数量约占北京地区的五分之一,是北京地区种植规模最大的基地。“我们预估今年仅玉木耳的产值就将达到40万元。”市三中院派驻村第一书记韩德芳表示。

  为了帮军屯村建好林下蘑菇产业,刘宇等农林科学院专家从前期规划就步步参与,可谓提供了保姆式服务。当看到规划图纸上的大棚一个挨一个时,刘宇当即建议:“每个大棚之间都间隔一排空行,要保持距离。”有村民不理解:“大棚不是建得越多越好吗?为啥还要有距离?”刘宇解释道,夏天温度高,大棚挨得过于紧密会影响棚内通风透气,棚内温度一旦过高势必影响蘑菇生长。“以前出现过类似的案例,所以咱们的大棚规划得改。”说改就改,按照刘宇提出的专业建议,村里现在的蘑菇大棚都间隔一排空行。

  此外,刘宇还将团队研发的林下高棚新型实用专利应用到了军屯村,一方面帮助大棚内的蘑菇更好更快生长,另一方面也将实现了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

  村党支部书记王宗军表示,经过前两年的试种试验,在专家的指导下,村里的技术人员已经基本掌握了这些食用菌的种植技术、具备了较为成熟的管理经验。“我们将一产食用菌种植与休闲观光农业三产相融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林下经济‘七大菇’能为村庄的产业振兴提供强劲动力。”

  四月的春风,吹绿了大地,吹红了桃花,漷县镇军屯村林下也是一派生机勃发。十几个披着黑色遮阴网的蘑菇大棚里,新引进的大球盖菇(商品名为赤松茸)已经胖墩墩地迎来采摘期。

  种植模式实现高效循环

  今年,市农林科学院专家探索性地在军屯村开展高效循环种植模式试验。在大棚里,大球盖菇不像平常从食用菌棒中长出,而是从地面的枯枝烂叶中钻出。“大球盖菇的种植原料全部来自林下修剪下来的枝杈和树叶。”刘宇说,无论是林地修剪下的枝杈落叶,还是玉米芯、秸秆等农业废料,粉碎后加水混合,经过堆积发酵,按照穴播的方式,一层料一层种,帮助蘑菇自然发菌生长,适当时候浇水,就可以等着收菇了。待蘑菇全部收完后,留下的原料又可以再次返回到林下,成为助力树木更好更快更健康生长的天然养料。“这就形成了高效循环模式。”刘宇说。未来,市农林科学院也计划在北京郊区大力推广大球盖菇种植,“孩子们扒开树叶寻找蘑菇,可以体会到原始的采摘乐趣。”

  除了蘑菇,军屯村还依托科技小院打造了林下中草药观光科普区,种植了大量食用百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草业花卉与景观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张秀海说:“相较于传统的食用百合,军屯村的百合品种更耐热,适合在北京、在林下种植,景观效果也更好。”

  目前,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区农业农村局、科技小院的帮助下,军屯村在创建美丽休闲乡村的同时,积极开展乡村休闲文旅活动的引流工作。通过“十百千万”畅游行动建设,村里2022年首次引来团体游客,且游览路线、游览内容已基本成型,具备了一定接待能力。2022年10-11月,村里分批次接待了三批乡村休闲团队游客,通过餐饮、田园采摘、售卖特色伴手礼、小菜园租赁等形式,日销售额均突破万元。

  未来,军屯村还将借助科技小院平台,引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更多专家,让小院成为专家科研成果的转化平台,用科技农业助力乡村振兴。“我们计划每两至三年就为军屯村引进一个新菇类品种,把老百姓没见过的品种陆续引入军屯村,此外还计划将市农林科学院的智能控团队引入军屯村科技小院,为村里发展智慧农业增添新科技力量。”刘宇表示。


原文链接:http://nyncj.beijing.gov.cn/nyj/snxx/gqxx/326092550/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关注土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关注土地网 gzt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