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关注土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市场 > 正文

舒兰市:多点发力助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4-04-21 来源: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近年来,舒兰市将提高村集体自主经营性收入作为首要发展目标,在守牢守住“三资”清理、攒足家底基础上,通过实施“四动战略”,进一步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2023年,舒兰市211个行政村有自主产业项目的村达到66个,同比增长267%,实现自主经营性收入1700余万元。其中,有13个村自主经营性收益达到5万元以上,并发放了村干部发展绩效,实现了翻番式增长,村级党组织呈现大抓产业项目发展的局面。

  公司改革推动。舒兰市打破传统发展观念,提出依托党支部创建公司的发展思路,通过市场化手段,将域内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经过一年探索与实践,重点围绕加工、手工、农旅、服务等46个生产经营项目,创建资产经营型、社会服务型、订单生产型公司化运营试点38个。2023年,公司化试点累计产值1600余万元,村集体获取收益213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5万元,真正实现了农村资产升值、农村产业升级、村民收入提高。其中,小城镇四合村紧紧抓住村民在俄务工经商的有利契机,创办四合轻纺工艺品有限公司,2023年生产销售箱包2万个、仿真圣诞树5万株,项目产值高达540万元,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55个,开启舒兰市发展对俄贸易新篇章。2024年,舒兰市计划再打造公司化试点村47个,总数将达到83个,预计为村集体增收3200万元,可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

  特色产业拉动。舒兰市结合本地特色产业拉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紧扣产业发展链条,整县整乡推进光伏、白鹅、肉鸡、肉牛、棚膜经济等产业项目,50%以上行政村发展“链”上经济。在大项目带动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技术成熟、市场稳定、百姓认可的特色产业。2023年,村集体谋划发展产业项目280个,打造花村、鱼村、药村等产业村屯135个,形成一村一品牌、一域一特色。其中,环城街道兴山村大力发展棚膜经济,村集体增加收益44万元,村干部获得发展绩效9万元。对于资源相近、地域相邻的村,全力推行区域联合发展模式,带动一些资源较少、区位条件较差的村共同发展。目前,舒兰市28个行政村发展飞地经济,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其中,亮甲山乡东兴村作为全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拳头村,采取联建共建方式带领全乡其余8个村共同发展白鹅养殖项目,村均增收25万元。

  村企合作带动。借助舒兰市发展白鹅特色产业有利契机,将村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深度结合。村集体整合资金、土地、资产及养殖户等优势资源,与舒雁公司、吉鹅集团、禾丰饲料公司建立“四位一体”发展运营模式,全域推进百个村党支部领办白鹅养殖合作社,形成村集体、企业、养殖户三方利益联结。2023年,舒兰市103个村养殖白鹅110万羽,村集体增收2000余万元。同时,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依托金梧桐、湖羊等域内外发展基础好的龙头企业,村集体以土地、资金和优势资源入股合作,实现社会资本与村集体双向互动,推动实现村集体产业规模经营,壮大收益。2023年,舒兰市有130个村通过与各类企业合作,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0余万元。

  包保帮扶促动。舒兰市将强村富民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致富带富作用,建立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村干部包联群众工作机制,积极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2023年,320名村干部领办产业项目215个,累计带动1600余名村民增收。充分发挥包保帮扶部门资源优势,通过机关食堂、工会等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方式开展消费帮扶。另外,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服务、定向奖补等措施,鼓励土地少、本钱少的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发展种养殖等庭院经济,打造形成“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发展格局。2023年,通过庭院经济带动1336户2728人,累计增收213万元。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404/t20240417_889527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关注土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关注土地网 gzt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