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系列专家解读之四丨推进新型城市建设,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
经国务院批复,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对“十四五”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作出了系统安排,这是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重大举措。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64.7%,进入城镇化发展中后期,城市发展必须由“外延式扩张”为主向“内涵式发展”为主转变,既要解决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突出短板风险,也要有效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品质化需求。为此,《实施方案》就推进新型城市建设作出专门部署,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城市。
一、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
宜居城市集中体现了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施方案》牢牢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提出了增加普惠便捷公共服务供给、健全市政公用设施、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完善城市住房体系等宜居城市建设重点任务。
一是扩大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社区服务供给,促进公共服务均衡普惠发展。科学布局义务教育学校,加强普通高中建设。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能力,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提高公办养老机构服务水平,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健康发展,推进医养结合,扩大护理型床位供给。扩大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供给,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增加普惠性幼儿园学位数量。优化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打造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二是补齐市政公用设施短板,提升城市运行保障能力。优化公交地铁站点线网布局,构建“窄马路、密路网、微循环”的城市路网体系,以配建停车场为主、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设施体系,完善居住小区和公共停车场充电设施。推进水电气热信等地下管网建设,因地制宜在新城新区和开发区推行地下综合管廊模式。
三是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更好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盘活存量住房资源,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以人口流入多的大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四是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提升“三区一村”等存量空间功能品质。推进老旧小区水电路气信等配套设施建设和小区公共部位维修,基本完成大城市老旧厂区改造,推动一批大型老旧街区发展成为新型文旅商业消费集聚区,因地制宜将一批城中村改造为城市社区或其他空间。注重改造活化既有建筑,防止随意拆除老建筑、搬迁居民、砍伐老树,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模式。
二、建设安全灵敏的韧性城市
人口和经济高度集聚加剧了城市的运行风险和脆弱性。近年来部分城市因特大暴雨等灾害事件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我国城市在生命线设施、避难场所等方面的突出短板。《实施方案》着眼建设安全灵敏的韧性城市,从防灾减灾、内涝治理、公共卫生、管网更新改造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
一是完善防灾减灾的体制机制和设施体系,提升城市抵御冲击能力。坚持防御外洪与治理内涝并重、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并举,基本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排水防涝工程体系,不再出现“城市看海”现象。采取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等手段防治地质灾害,开展重要建筑抗震鉴定及加固改造,在森林、草原与城镇接驳区域建设防火阻隔带。合理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完善供水、供电、通信等生命线备用设施,建设综合性国家储备基地,优化重要民生商品、防疫物资及应急物资等配送网络。
二是构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处置能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地级市至少建成1个生物安全二级水平实验室,县级疾控中心提升疫情发现和现场处置能力。增强救治能力,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传染病医院或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医院传染病区,县级医院提高传染病监测和诊治能力。提升平疫结合能力,新改建大型公共设施能够快速转化为救治隔离场所条件。
三是推进城市管网更新改造,消除老化管道安全隐患。全面推进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统筹推进城市及县城供排水、供热等其他管道老化更新改造。指导各地在城市老旧管网更新改造等工作中因地制宜协同推进管廊建设,统筹各类管线敷设。健全常态化管护机制,确保设施运行稳定安全。
三、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
城市是集聚创新要素、策源创新成果的核心载体。《实施方案》围绕优化城市创新环境、降低创新成本、促进成果转化提出了针对性要求。一是更好发挥各类创新平台作用。强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创新功能,建设成本低、要素全、便利化、开放式的孵化器等众创空间。二是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推动科研平台和数据向企业开放,鼓励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资源、场景和需求,简化企业生产经营审批条件。三是优化创新人才服务。促进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成长、集聚和发挥作用,完善外籍人才停居留政策。
四、建设运行高效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是同步推进城镇化和信息化的重要结合点。《实施方案》围绕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智慧化水平,提出三方面任务。一是建设高品质新型基础设施。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规模化部署,确保覆盖所有城市及县城,扩大千兆光网覆盖范围。二是提高数字政府服务能力。推行城市数据一网通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公共服务一网通享,增强城市运行管理、决策辅助和应急处置能力。三是丰富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发展远程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智慧出行、智慧社区、智慧安防和智慧应急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建设清洁低碳的绿色城市
推进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城市生产生活方式和建设运营模式,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选择。《实施方案》从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推进生产生活低碳化等方面明确了绿色城市建设的重点要求。一是修护城市生态空间。因地制宜建设城市绿色廊道,打造街心绿地、湿地和郊野公园,加强河道、湖泊、滨海地带等城市湿地生态和水环境修护,塑造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二是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城市大气质量达标管理,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厂网配套、泥水并重,基本消除劣V类国控断面和城市黑臭水体,地级及以上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三是推进生产生活低碳化。紧抓能源结构转型这个降碳的“牛鼻子”,发展屋顶光伏等分布式能源,有序引导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因地制宜推广热电联产等多种清洁供暖方式。鼓励建设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推动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提出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
六、建设魅力彰显的人文城市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实施方案》就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进行了专门部署。一是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肌理、空间尺度、景观环境,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二是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发展红色旅游、文化遗产旅游和旅游演艺。三是提升基层文化服务。完善公共图书馆等文化场馆功能,建设智慧广电平台和融媒体中心,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原文链接:http://nynct.henan.gov.cn/2024/04-03/297349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
25-01-07中国渔业协会第五届第一...
25-01-07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20...
25-01-06“田间课堂”接地气 为...
25-01-03中哈联合实验室实现“中...
25-01-03邓立军到四川建筑职业技...
25-01-02韩俊在辽宁调研时强调 ...
25-01-02铁基纳米铜材料降解抗生...
24-12-31
热门资讯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
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的...
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圣...
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监...
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的...
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清...
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中...
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土...
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农...
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