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关注土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说说 > 正文

十里茶香 业兴民富

发布时间:2024-08-13 来源: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每年春天的采茶季,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十里清峰茶园内,就可见到采茶工们穿梭于茶树之间,熟练地采摘枝头新绿,田间一派繁忙的景象。近年来,浦口区深入探索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拓展,不断推动茶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其中,十里清峰茶叶专业合作社紧跟区域茶经济发展思路,深耕茶产业、讲好茶文化,在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上不断发力,用“十里清峰”这块金字招牌唱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绿色种植 优品质树招牌

  “这一片茶树有着50多年的历史,虽然产量与生长周期方面同新品种茶树相比优势较弱,但其醇厚的茶香和独有的品质让我留下了它们。”一洼老茶树是浦口区十里清峰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陶长清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同时也是他对茶叶高品质、高要求的体现。

  多年来,陶长清通过多种举措,让清峰茶香越飘越远:为保障土壤充足的水分,他积极探索性地在山间茶园中使用喷灌技术;为提高土壤中的养分,他主动与南京思农生物有机肥研究院深入合作,施用生物有机肥,构建高品质茶园强抑病和高肥力土壤微生物区系;为坚守“创新、绿色”的发展理念,他坚持不打一滴农药,高投入引进性诱剂和太阳能杀虫灯等设备。

  “2024年以来,十里清峰、浦桥玉剑和水墨大埝等茶园陆续开始施用哈茨木霉生物有机肥对茶园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调控,土壤中的有益菌数量明显增多。”南京思农生物有机肥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调整茶园土壤有机质和生物多样性,不断促进土壤有机质降解和循环,维持土壤结构,提高养分循环和供给稳定性,增加土壤的抗胁迫能力,从而提升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新的种植理念就是要牢牢把握‘绿色、健康’的核心,以‘创新、科技’为助力,以‘品质’为追求,走科技兴农之路,种出健康茶,生产放心茶。”陶长清坚持抓好精细化管理和产品质量管控,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和绿色防控技术,以发展“绿色”不断绘就产业底色。

  领农致富 强产业助增收

  “茶园靠得近,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日子过得很舒服。”茶园内,采茶工人王大姐一边打包茶叶一边笑着说。种出了好茶,卖出了好价,打响了品牌,身为省市区三级党代表、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的陶长清全力在联农致富上下功夫。他牵头成立合作社,长年坚持为农服务,走合作共赢道路。虽然现有生产工序已经有很多步骤均由机械替代,但为了追求高品质手工绿茶,陶长清在采收、炒制上依旧采用人工方法,同时结合林间管理、除草施肥等工作,每年为周边村庄提供100多个岗位,带动了一批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

  “多年来我们始终都是人工采茶、人工炒制,最大程度上保质保量。每年春季有20多天的采茶期,再加上日常的除草等工作,全年能给大家带来5000~6000元的收入。”陶长清自豪地说。合作社荣誉室内的一项项荣誉、一张张证书,见证了党员的他为民服务、助农富农的初心和坚守。

  茶旅融合 多渠道拓富路

  近几年,随着农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合作社也积极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销售。2023年,合作社完成线上订单超480份,销售茶叶近2吨,实现销售收入400万元左右,占合作社销售总额的近30%。

  2024年以来,浦口区深入挖掘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新业态、新价值,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全力提振绿色经济。十里清峰将茶产业与休闲观光产业等进行有机结合,发扬茶艺文化、传承制茶技艺,通过开展研学旅游、采茶体验等活动,探索打造集农业、文化和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基地。“2024年,我们已经接待琅琊路小学等多个学生团队前来研学,引导他们在采茶、制茶的过程中亲身感受中国五千年的茶文化底蕴。”陶长清介绍道。

  截至目前,十里清峰茶园共接待学生和农户观摩体验等达5000人次以上。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十里清峰从补链条、强技术、树品牌等方面出发,让“土特产”赋能农文旅融合发展,让“金叶子”焕发新生机。


原文链接:http://nynct.jiangsu.gov.cn/art/2024/8/8/art_13465_1131917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关注土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关注土地网 gzt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