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完成超1000公里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杨浦滨江时,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不到一年,五百米外的杨树浦路旧貌换新颜——道路上空杂乱的“黑色蜘蛛网”消失不见,“各自为政”的杆箱变少了,街沿干净整齐,天空重现清朗。
这是上海自2018年启动的全市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工程,不仅将悬置在半空中的各类线缆埋入地下,还将通信杆、信号杆、路名牌杆、电线杆等合并为统一的综合杆;通信设备箱、电子警察机箱、监控机箱等也被“收纳”进综合机箱,冗余的废弃机箱被全部拆除。
正是这些背后的功夫,让城市面貌越变越美。七年时间里,在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的领导下,工程持续推进,截至目前共计完成超1000公里整治任务,减杆率达61%。内环内架空线入地率由29%提高到57%,其中主次干道入地率由42%提高到80%。
城市空间集约利用
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工程逐渐深入,不仅意味着积累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更意味着市民的期望越来越高,项目的难度越来越大。“地下空间已经接近饱和,地上空间也非常紧张。”市综管中心道路照明管理科科长马亚博说,整治工程已经进入“深水区”,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统筹布局,考验着大家的智慧。
尤其在风貌区、核心区施工,就像在跳动着的心脏上做手术。2022年,3.57公里的武宁路(真北路—东新路)合杆整治工程进入全面冲刺阶段,同时,市重大工程——武宁路快速化改建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项目推进涉及道路、公安、交警、通信、电力等多个部门、单位,且武宁路地下作业面情况十分复杂,道路线形也不断变化。
面对协调部门多、实施难度大、工期时间紧三大问题,实施团队一次次前往现场实地踏勘,按照“一基础一设计”的原则,为每根综合杆件量身定制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以空间换时间,以创新解难题;组织设计单位进行针对性设计,并多次邀请资深专家研讨论证。最终,按照方案“成熟一段、进场一段”、难点“成熟一处、进场一处”的原则逐步推进。如今从真北路拐进武宁路,各种线缆缠绕交错的“空中蜘蛛网”不见了,高耸的电杆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绿意盎然的行道树与清爽宜人的天际线。
整治工程将各类杆箱整合减量,并且尽可能“藏”进绿化带或墙角,不影响市容;地下则通过铺设综合管道,将强弱电等线缆排布在一起来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乍浦路桥北苏州路路段,全长0.84公里,原本杆箱林立,仅各类权属箱体就有48个,其中15个抱杆箱、33个落地箱。通过统筹资源利用,实现杆箱整治“减量化”,总计新建综合杆34根、综合排管1公里、综合电源箱1台、综合设备箱13台,其中14台箱体全部做到隐蔽化。以北苏州路乍浦路路口西北角为例,整治前共有各类杆件10根,各类箱体6个;整治后杆件减少到2根,箱体仅有2个并置于绿化带中成功“隐身”。苏州河滨水空间实现“线清、杆合、景美”,城市面貌显著提升。
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
去年,上海推进新一轮民心工程,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是19项任务之一。相比早年间单一的架空线入地改造,如今整治工程已经升级为“全要素”整治——不仅通过合并改建,减少杆箱数目,同时结合道路、绿化等城市空间的各个要素同步整治。
上海音乐学院淮海中路路段,整治工程围绕城市更新,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对地上、地面、地下设施进行规范整合,减杆率达到65.6%,43台箱体设置结合全要素要求做到隐蔽化。同时,配合打造口袋公园,增加市民休憩场所,增添城市温度。
马路上最明显的是杆件的减少。在整治过的区域,黑色金属质感的综合杆整齐排列,看起来简洁大气,与沿街景观融为一体。虽然杆件数量减少了,但每一根综合杆都“身兼多职”,集合了路灯、信号灯、路名牌等多种功能。据马亚博介绍,综合杆最大的特点就是可拓展性,每一根综合杆都为各类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预留了搭载空间。通过在卡槽上安装标准化的连接件,可以搭载监控摄像头、噪声监测设备等,还可以通过延伸挑臂安装大型设备,如交通信号灯等。
为统一地方标准,2020年市综管中心参与制定上海《综合杆设施技术标准》,并在2021年由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发布。该文件的出台,明确了综合杆的类型、规格、配套部件等一系列标准,不仅便于在全市铺开应用,也降低了日后的运营维护成本。
在杆箱整治的同时,相关单位也同步对路面、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如进行道板砖的更换,对绿化进行改造,甚至建造口袋公园。聂耳铜像旁复兴中路路段,减杆率达到72.3%,配合绿化及整体环境提升,为衡复风貌区Citywalk多添一份景致。马亚博说:“大家都希望进行一体化的整治,所以一旦开展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项目,区里面也会统筹考虑,将城市微更新结合进来一起实施。”
智慧城市前沿探索
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工程助力城市更新高品质提升,助力一江一河城市溪水空间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助力韧性城市建设高效率推进。针对虹口北外滩“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核心功能重要承载地、新发展理念实践区”的定位,整治工程也基于智慧综合杆,结合视频图像、物联网技术与AI算法,打造了虹口区北外滩综合杆扩展应用示范区。
在大名路金山路路口,如果稍加留心,会看到综合杆顶端多了一个黑色圆柱形仪器——这是新的小型5G基站;在看不见的地下,铺设了感应光缆,如果检测到异常震动,将会发出信号;杆件上方还安装了智能探头捕捉震动原因,例如抓拍车辆超载过重等,助力保障“城市生命线”的安全。
据统计,虹口北外滩区域共有481根综合杆。其中长治路涉及23个路口,可用综合杆201根;大名路涉及21个路口,可用综合杆212根;浦江饭店区域涉及6个路口,可用综合杆18根;唐山路涉及4个路口,可用综合杆50根。以综合杆设施为载体,示范区内建立了覆盖范围广、功能齐全的信息感知基础设施网络,满足智慧城市照明、5G通信、智慧交通、信息交互和城市公共服务等各种应用需求。
为进一步规范北外滩核心保障区内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放秩序,虹口区交通管理中心在核心保障区安装了约70个蓝牙嗅探设备以提升该区域的静态交通管理精细化程度。停车围栏应用将规范共享单车用户的停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城市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管理难的问题。
智慧气象方面,在大名路综合杆增设微型气象站,安装风速风向监测、温湿度监测、雨量检测、综合气象仪等设备,优化智慧城市气象预警系统,融合多方资源,挖掘气象大数据,开展面向区域联防、城市运行保障、防灾减灾等的精细化预报、预警工作。
智慧环保方面,在大名路综合杆35号,搭载微型环境监测站,提升环境监测、预警防灾的能力,为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助力。智慧市政方面,在大名路综合杆34号,搭载智能配电箱、边缘网关、物联网关、倾斜标签、井盖标签等,构筑市政设施物联感知网络,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
据市综管中心介绍,基于综合杆,采用数据融合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将实现人、物、城市功能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形成具备可持续发展、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新智慧城市”形态。通过信息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实现市政建设集约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
原文链接:https://zjw.sh.gov.cn/gzdt/20241104/797e2091e3024db889ace99796d5fa1d.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
25-01-07中国渔业协会第五届第一...
25-01-07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20...
25-01-06“田间课堂”接地气 为...
25-01-03中哈联合实验室实现“中...
25-01-03邓立军到四川建筑职业技...
25-01-02韩俊在辽宁调研时强调 ...
25-01-02铁基纳米铜材料降解抗生...
24-12-31
热门资讯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司...
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的...
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圣...
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监...
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的...
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清...
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中...
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土...
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农...
20-04-28